服务热线
13810015128
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解决方案 核心设备 政策解读 政策目录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请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请  
 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包项目  
 铅酸电池回收项目  
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请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白名单申报辅导

一、前言

  新能源汽车产业自2010年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随之也迎来的快速增长。随着动力电池产量的急剧增加,动力电池退役量也随之快速增长。据中汽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约达26 GWh,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90 GWh。基于提高动力电池利用效率、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动力电池产业供应链风险,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考量,退役动力电池有效回收、高效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推动废旧动力蓄电池资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已超11万家,工信部先后五次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业内俗称白名单企业)却仅有152家,占比不足1%。业内人员对白名单申报要求以及申报流程存在诸多疑问,本文将对白名单申报要求及申报流程展开阐述。


PART
 01

相关名词定义

综合利用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综合利用企业是指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的企业。

梯次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简称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

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PART 02
申报要求

)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用地要求



1、企业规划应符合国家政策和所在地区相关要求。

2、企业布局应与本企业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规模相适应。

3、企业不得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的其他区域和不在所列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违法建设投产。

4、土地使用手续合法(租用合同不少于15年),厂区面积、作业场地面积应与企业综合利用能力相适应,作业场地应满足硬化、防渗漏、耐腐蚀要求。


工艺和设备要求


1、梯次利用企业应具备废旧动力蓄电池检测、分类、无损化拆解、重组、编码与打码、产品试制与试验等必需的技术设备和能力,有梯次产品生产一致性、安全可靠性的保证能力。

再生利用企业应具有废旧动力蓄电池安全拆解与再生利用机械化作业平台及工艺,包含动力蓄电池单体自动化破碎、分选等设备。

2、同时,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都应具有分类收集存储设施、三废处理设施和配套的安全消防设施等。


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要求



1、企业遵循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原则,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用能考核制度,降低综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工艺及装备。

2、从事梯次利用的企业,应根据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剩余容量、一致性、循环寿命等主要性能指标和安全性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是否满足梯次利用安全、环保、性能及质量等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分类重组利用,鼓励在基站备电、储能、充换电等领域应用,提高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完善的梯次产品回收体系,保障报废梯次产品的规范回收,并移交至从事再生利用的企业。

从事再生利用的企业,应积极开展针对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再生利用技术、设备、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努力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水平,通过冶炼或材料修复等方式保障主要有价金属得到有效回收。其中,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不低于85%,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材料回收率应不低于90%。工艺废水循环利用率应达90%以上。

3、说明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元器件、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隔膜、电解液等零部件和材料合理规范的处理措施。


环境保护要求



1、企业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2、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废弃资源加工工业》等国家排污许可有关管理规定要求申请排污许可证。

3、企业应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等有关要求实施废水及废气的在线监测。

4、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要求企业设置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和完善的安全环保制度,建立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具有突发环境事件或污染事件应急设施和处理预案。

6、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


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要求



1、企业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和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鼓励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建立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数据库,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水平。

3、鼓励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和职工教育档案,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应定期接受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做到持证上岗。


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要求



1、企业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履行各项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手续。

2、企业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应按照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要求实施审查、验收。

3、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治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按规定期限达标。

  4、建立职工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和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检查制度,并通过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依法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验收。


产品溯源要求


1、说明产品溯源管理措施,具备信息化溯源能力,如溯源信息系统及编码识别等设施设备;

2、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有关要求情况,包括完成国家溯源管理平台注册、上传溯源信息等。

PART 03 我们提供的服务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设备解决方案   |    核心设备制造    |   行业资讯   |   政策解读   |   政策目录
版权所有 东海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 www.bjdonghai.cn    电话:1381001512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号7层701
友情链接:河南建宇智造设备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4041588号-1